郜宙翔:若只如初见 | 天同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04 21:00 作者:郜宙翔 来源:天同诉讼圈
 

 

 

记得初见时,还是天同的十八岁,恍惚间两年时光已过,天同已是双十年华。虽然相较于此前的十余二十载的经历来说,彼此都仍是不折不扣的新人,但这两年朝夕相处中的起承转合,又何尝不是天同这场大戏的其中一折呢。

【起】

 

2020年底,与疫情持续对抗了近一年的生活难得地迎来了短暂的复苏,所有人都怀着不知疫情是否会反复的忐忑,匆忙地收拾行李,趁着这个窗口不停地折转于一个个城市之间,参加一场场面试,准备着与校园的告别仪式。所幸命运并未让我奔波太久,第一份工作便遇到了天同,现在想来,能在107层与如此多优秀的伙伴共事,确实是种莫大的幸运。是从朋友那里听说天同的,说来惭愧,作为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在决定实习的前夕,我对实习单位的了解可谓寥寥。多亏身边不停有同学来给我科普各个单位的轶闻趣事、分享他们对实习的看法和感受。而在这之中,天同却显得颇为风格迥异——专注于争议解决领域已经使得天同足够独特,而在复杂疑难民商事案件这一细分领域的钻研让天同更显得特立独行——也难怪能够在宣讲PPT最后写出“我们对做一家平淡无奇的律师事务所毫无兴趣”。随着在宣讲会上进一步了解到了天同对模拟法庭的重视、对新人的培养、环境待遇等等方面,自然是对这趟旅程愈发憧憬了。

第一次以体验之旅的名义来到107层时,暗自窃喜省了两百块钱平安大厦观光门票,心里想着得赶紧抓紧时间看看风景。但在这幅最初的光阴画卷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不是什么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而是随机出现在所里各处的陈主任——在参观西区办公区时才见到陈律,不一会儿等到我们到了东区又碰上了陈律和同事们交流案情。陈律忙碌的身影,和窗外的行云、窗内的流水、案上埋头的律师、四处摆放的古董、书架上典藏的天同码以及养在五百米高空的一池锦鲤一同,构成了对天同最初的印象。

 

 

 

【承】

 

当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到这里时,便更能切身体会到天同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可谓真诚且慷慨。慢慢开始参与撰写第一份文件、进行第一次案例汇报、接触第一宗评估案件、做第一次法律检索。在这个过程中,合伙人和律师们都会耐心听你把话讲完,并和你复盘这次的汇报有哪些地方还能有所精进,虽然你的汇报有时会显得罗嗦冗长;案件策略讨论时也都会详细询问你的看法,可以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或对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虽然你可能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在你请教不懂的问题时律师们也都会一一耐心答复,当然前提是已经经过你充分的思考。犯了错会挨批评,但更重要的是反思如何避免再犯;取得了成果也会有小欣喜,也会主动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备下次之用。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任何一件小事都是需要花上好一段时间从头学起的。工作中的每一次下笔,敲下的每一个字都可谓是步履维艰,不清楚自己的思路对不对,不知道自己的表达合不合适,只能照着模板一点点拙劣地模仿,把那些从牙缝里咬出来的一个个字拼凑成一篇文书,然后暗自加油打气说你一定行的。友军哥有次在团队会议上说,如果天同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减轻负担、加快工作,那就不会让实习生参与文件的撰写,律师们自己独立写文件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还省去了进一步帮你们修改文件、复盘错误的麻烦;但如果只让你们做一些打印文件、整理案卷之类的工作,那是难以成长为我们期望中能够独立办案的律师的;所以各位合伙人和律师都宁愿在实习生的培养上多花些精力,只希望让实习生能尽快融入办案团队、锻炼办案能力,尽早成长为一名合格法律从业者。每念及此,惭愧之余对自己更有一份希望尽快成长、尽快分担案件压力的期冀。

天同为青年律师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但与之相对的,是在这些机遇的另一面,那些从未消失的压力和接踵而至的困难——成长总是从一次次抗住压力、度过难关的过程中获得的——来到天同仅仅是律师职业生涯中无尽挑战的开始罢了。

【转】

 

这并不是一份能言轻松的工作。那段最初的日子里,每天都在接受过饱和式的知识轰炸,在接受新事物的间隙参与着一件又一件的案件,往往是还没来得及把早上学会的法律文件细细咀嚼回味,就马上要忙着下午的法律检索,而晚上的研究文章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动笔。每当两三件比较紧急的事情遇在一起时,往往就又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灾难了——深感对于法律人来说,首要掌握的能力,应该是在同时面对多件事务时,能够迅速且条理清晰地安排好每件事情的处理顺序,以最优的时间分配方案完成所有的事务。

在刚进入天同时,我仅仅是想着尽量去学习一切接触到的东西,每天都沉浸在学到新知识的振奋中,以至没有时间去在意什么困顿、挫折,现在再回看当初,要不是这种初入职场时的好奇和钝感,可能早早就打了退堂鼓了。但最初的新奇总有褪去的时候,这个世界终究不可能是童话故事,天同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乌托邦。当最初的钝感过去,工作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困难不断累积、越来越多,再粗的弹簧也总会有被压到极限的时候,一旦那根一直以来极度紧绷的神经再难支撑,便会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中。曾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曾以为自己能够完成所有目标、兼顾所有工作,但摆在面前的事实确实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力有时穷——是通宵尽力也还未写完的文件,是紧张慌乱中出现的错误,是学业与工作难以平衡时的迫不得已……每当107层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望向窗外繁华依旧的深圳,眼底满是高楼大厦五彩斑斓的灯光,长长的道路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一点点黄色光晕勾勒出了深圳河蜿蜒曲折的河岸。看着窗里映出的自己逐渐清晰,一次次地问着那个身影,我真的行吗?

 

 

 

 

还是与自己和解了,又能怎样呢?只能是接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事实,然后一件一件地先捡起目前能够完成的事情,先把可以熬完的事熬了,再去寻找那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许每段自我怀疑的终点都只能是默默地自我和解吧。而更令我惭愧的是,我的合伙人和带教律师在面临着远大于我的难题与压力的情况下,还需要兼顾、关照我的心态。在那段极为艰难的时光里,非常庆幸和感激汤律和嘉怡姐对我的莫大帮助。天同本身追求的,以及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达成的梦想,道路上必然会充满了苦难和阻碍。而在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专注地拼尽全力,尽力去达到我们能够做到的极致。毕竟,做难而正确的事,本就是天同所期望的。

同志同行,一步步走下去吧。如今,办案之余也渐渐能够偶尔望望窗外的可亲的白云,和小伙伴们探讨运动和饮食上的减肥秘诀,各自交流着生活中的各色消息,听前辈们讲讲天同以往的趣事,还有隔天核酸检测和所里每日的健身操……

 

 

 

【合】

 

记得提笔时是个刚刚结束了连续出差和加班的周末,到了收笔时则已经和各位伙伴一起经历了开心的团建时光。在这里,有一大早起床坚持跑上五公里的主任,有在海边悠闲惬意漫步赏景的合伙人们,有争分夺秒组团爬山的律师们,也有凌晨就爬起床去海边、去山顶看日出的小伙伴,更有在酒店、在所里专注地默默忙着案件的同僚们。这是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组织,天同的风格并未固化,并且在不断成长、更新、变化之中,每天都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回顾这两年来与天同的故事,从最初的仰慕、崇拜,到后来的迷茫、怀疑,再到现如今的踏实、欢欣,确乎是经历了一个“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渐渐地从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今在107层的日子是踏实且安心的,天气晴朗时能够直接看到珠江口的水面、看到正在修建的深中通道、看到江对岸的轮廓;每天都会有不同姿态的云彩从窗外走过,有流云漫天,有层峦叠嶂,还有次是可爱的排排坐的行云;不时露面的晚霞会特别绚丽,日落时会在天边泼上一大片一大片艳丽的红色;偶尔会短暂地看到彩虹,仿佛七彩栈桥纵云直上天际,一扫雨天带来的阴霾;天上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也显得格外孤单,只有零星的几点繁星相伴……在这里,能够享受着当下的工作,也能够看清前方的道路,身边有优秀的同侪,身前有领路的前辈,那么便只需要认真且坚定地走下去就是了。

 

 

 

【若只如初见】

 

天同二十年,有新人攥着一腔豪情和热血,憧憬着无限宽广和精彩的未来,满怀期待地讲着昨夜梦中令人心潮澎湃的宏伟蓝图;也有旧人拿出珍藏多年的陈酿,小心翼翼地揭开泥封嗅一嗅酒香,然后呼朋唤友一边豪饮一边互相翻着不知何夕的老黄历。

天同是由一个个个体所组成的整体,或活泼张扬,或踏实静谧,或贴心可靠,或勤勉独立,也常常是几者兼具、不一而足。而这些多姿多彩的个性,共同组成了天同所独有的调性,我们各自的故事,也拼凑成了天同的故事。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会不断补充和塑造着天同的形象。我看天同多姿容,料诸君来看也如是,许多年后的天同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