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是我认为形容天同人再合适不过的语句。
01一次是幸运 两次是眷顾
2022年7月1日,是我成为天同律师的三周年纪念日,没想过时间如此之快,从“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变成了“经常黑脸”的阚律师。但真正意义上,这其实是我和天同结缘的第五个年头。我很幸运自己在重庆、深圳两地办公室工作过,在诉讼、破产两个团队作业过,自己也成了天同“一体化”践行者之一。
2018年,天同刚刚组建破产团队,研二的我有幸成为实习生加入其中,破产工作其实很辛苦,长时间漂泊在外,身边熟悉的人仅有同事。我很幸运,结识了刚刚入职的李想律师,一个带着北大法学院光环,一夜书尽万文,谈及“民法理论学说”如数家珍的强者。另一位是极为细致、缜密的石哥,破产项目资料冗杂繁多,办案律师很难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他为此设计了一套信息收集、整理系统,或许石哥不当律师,也能成为出色的软件研发师。
再就是合伙人金律师,印象中他的电话从来没停过,忙于斡旋、协商。他们三位所展现的优秀能力,让我有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和更高的职业追求。鉴于当时的人生规划是出国读书,在三个月实习期满后便匆匆离开破产团队,但我们之间的缘分从未间断。2019年6月,是我第二次被天同眷顾的时点。犹记得当时,我处在临毕业的当口期,面对人生诸多重要选择,是继续出国读书,还是留在深圳工作,或是做其他,让我变得茫然犹豫。
直男总是会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为了那时留念的人和事,最终毅然决定回到重庆,很庆幸赶上当时天同重庆春招的末班车。我至今仍记得,是在深圳南山科技园的篮球场上接到龙哥通知我参加天同重庆体验之旅的电话,那一刻仿若找到解决人生烦恼的线头,这个机会恰好解决彼时“工作发展”和“留念过往”间的冲突。经过艰难的笔试、面试、案件汇报、模拟法庭等极限烧脑的选拔流程,我终于得偿所愿,收到天同第二份心动的offer,开启诉讼律师的职业生涯。
02锻造重塑 天同是第二个大学
雨哥(重庆办公室负责人)常常和我们说,天同是第二个大学,要经历8年本科、3年研究生才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律师。三年前的我对此不以为然,幻想着自己是从法学院“出走的少年”,练就一身“武艺”终于可以“屠龙四方”。然而,现实的打击总是那么猝不及防,我写的第一份法律分析意见是“关于不当得利返还纠纷”,发给指导老师黄律,本以为能得到赞许,但第二天看到的却是“满篇飘红”,从行文结构到具体语句,黄律全部推倒重来,只留下我引用的法律条文,黄律找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法律功底不扎实,行文啰嗦、没逻辑”,那种羞愧感冲击到我快要耳鸣。
但我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校对三遍没看出来的错别字,呈报文件忘记转清洁版,案件汇报遗漏关键事实,时常因自己的“智障行为”而懊恼。很感谢黄律和涛姐,他们给我足够的耐心与包容,让我去适应天同的工作要求和节奏。天赋不足,努力来补,刚入职的那一年,我或许是办公室加班最多的人:为了论证法律问题,看尽全部最高院类似案例;为了写出一篇满意文书,研读黄律的措辞及结构,反复修改;为了呈现流畅的案例汇报,常常把自己关在会议室自言自语。付出终会有回报,只是时间的问题,在一次案件办理中,涛姐在工作群中对我给予了肯定,没想到的是组内全部同事都对我表示了认可,而这一天恰好是我入职一周年纪念日。
这些付出及努力仅是让我具备了天同辅庭律师最基本能力,成为可以让上级律师信赖的伙伴,还远没有达到优秀天同律师的标准。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明白,天同这家公司制律所成功的背后,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清晰的职责定位,好比一台永动机上的大、小齿轮,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天同才会不断缔造“神话”。
03同志同行 是成就彼此的伙伴
得益于天同小而美的传统,办公室人员数量很少,同事关系紧密更似亲人,大家时常感慨,待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伴家人还多。团队小伙伴给我带来最深影响的是黄律,他是我职场第一位真正的老师,也是我在律所最钦佩的人,前法官、西政的博士,优秀又努力,我曾亲眼见证过他超强的续航能力,一周连开三个庭,每晚加班到下半夜,案件资料没有人比他更熟悉,我常感慨或许真的没办法超越他。
也正是因为黄律的优秀,让我一直努力想要得到他的认可。然后是范范师姐,有一次工作压力太大绷不住,边给她打电话边哭,哭完就觉得后悔又丢人,感谢她没嫌弃且消解掉我那么大的负面情绪。还有就是大俊,和我搭档的一年差点被我这个直男逼疯,我总是忘记她是女孩子,不能对她那么“凶”,好在她没放在心上,在最忙碌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
工作的第二年,龙哥为了加强组间交流,不再按团队划分区域,把相同层级的律师调到一起坐,我、虹姐、涛涛、秀哥、秋秋就这样成了“同桌”,拿不准的问题会一起讨论,好物八卦会一起来分享,工作困境会相互宽尉,当然还要一起吐槽大佬们,每周五对彼此最大的祝福就是“不要让我周末在办公室见到你”,我们那片区域始终是全所最吵的,也基本是最晚熄灯的,职场初阶的我们在相互抱团取暖,共同成长。和其他律所不同的是,我们办公室最精致的不是女律师,而是夏律、龙哥、涛涛的“精致男孩”组合,他们不光精致还喜欢向别人安利,而且是特别真诚的那种,我又是很容易被种草的人,跟着他们买了衬衫、西装、背包、皮鞋及护肤品,工作第一年的年终奖全用来买这些了,自己心疼了很久。我常在想,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且执着的人,我们才会始终正向积极地面对这份压力巨大的工作。
04向上生长 珍视每个年轻人“做梦”的机会
也许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在工作的第三年开始变得“不安分”,无知无畏的自己向黄律提了要求“我想要做大案,想出庭”,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很不职业,找到天同的案子都很难,没有大小之分,这句话本意更多是为了让黄律放开手,给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没过多久,那个机会就悄然而至,标的额近10亿元的系列案,案情极为复杂且涉及刑民交叉,雨哥亲自参与案件办理,客户对我们给予很高的期待。
这是我第一件真正意义上主办的案子,由于是异地客户,那段时间黄律常带着我和刚入职的大俊在四川出差,有些时候黄律不在,我和大俊要独自面对客户整个法务部提出的问题,没有黄律在身边兜底,自己开始“被迫”成长,思考如果是黄律该怎么处理,然后再强装淡定和客户商讨解决方案,虽然不够成熟,但好在最终都能圆满解决,也在过程中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那段时间的自己简直把这个案子奉若生命,以至于300多份、2000多页的证据内容我基本都能记下来,所有的文件、庭前准备材料都是我全部拟写,黄律最终定稿的,经常焦虑到晚上梦到“自己开庭忘带材料”而惊醒。因该案是从一审开始做起,最终结果或许会在明年甚至后年才能知晓,我们与它未来还会长期相伴,也坚信一定能取得好结果。相较同龄人来说,天同年轻律师最幸运的是有机会代理最高院的案子。
后来,我也终于迎来在最高院开庭的机会,然而光鲜出场的背后,是所有天同律师不足为外人道的努力,梳理那些多到令人崩溃的施工资料,理解复杂的款项支付逻辑,找寻关键有利的证据,用可视化手段呈现最直观的法律关系及客观事实,精雕每一份法律文书,思考法官可能关注的每个问题,反复模拟庭审流程,这些都是为了那一纸胜诉判决所付出的艰辛。
这是我在天同成长的第四年。这里汇聚了一群“拒绝躺平,要和诉讼卷到底”的伙伴,他们才是天同诉讼最终致胜的法宝,正因有他们,弱冠之年的天同未来仍会创造奇迹。最后,希望所有天同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