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同相识是在北京天气最好的十月,就和最近的天儿一样,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简单也纯粹,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并且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很喜欢这种合作,很顺利,也会超出预期。2015 年一个月末周五开放日的下午,辉哥给我打电话说,“马上来三号一趟”,我走进院子, 蒋律师说:“快来,到院子中间来”接下来他跟在场的全国各地的律师朋友说,这就是你们评选出来第一名作品的设计师。我当时心里一直默念可别让我讲话呀,我紧张。然后蒋律师又说“我们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们看她做的多好”,2015 年,一套七册、共计 800 余万字的《天同码》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发售,发售当天售出近 5000 套,创造了中国法律类出版物单日销售额的新纪录。其中有一份可视化的目录图表是辉哥邀请我参与设计的。多年以后还记得很清楚,交初稿的那天下班路上,辉哥给我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他很激动,说那就是他想要的图。
2020 年,《天同码》全新推出“天同十八部”,将 2 万条裁判规则凝练于 4200 万字书稿中。我再次受辉哥邀请为这部书稿绘制了商事、民事的可视化目录图表,在创意和想法就之前2015 年设计的《中国商事诉讼裁判规则》(8 卷)的可视化目录图表有一些突破。辉哥对待《天同码》就跟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对可视化的图表要求也高,这一套有 19 卷(含目录 2 卷,判例规则指引 1 卷),每卷页码都在 1000 页以上,要求用一张图能快速检索出来相对应全套书的内容,当然图还要美。检索是整个图表的设计重点,整套书的构成比较复杂,就目录部分分为卷、编、专题、专题案例,相对应的有目录页码、正文页码。经过数次尝试,我们终于把每一卷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按照大小层级关系合理布局,根据每一卷内容多少来分割专题案例及对应目录页码和正文页码的分布角度。结构虽然复杂,但并不限制对内容的排列,卷与卷之间随心所欲却又以黄金分割线为主线路,整体视觉错落跳动,却始终追寻着理性与秩序。
在 17 年的时候,我也参与了天同出版的《诉讼可视化》图书的部分视觉以及内容的输出,深刻感受到法律人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设计师的工作,他们把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整理出核心争议点和主要观点,从设计角度去完善图表,让图表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更具有感染力,不仅遵循美观大方,更能巧妙发挥作用,其实不论掌握多少设计理念,一名从未接触过法律的设计师也永远画不出诉讼图表,法律内容的表达与设计美学的结合,可以让线条、颜色、框架更带有感情色彩,这样更能为团队、客户,以及庭审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互联网时代,信息不是很少,而是太多,法律行业所展现的内容更是信息巨大,且不容易理解,繁杂的案件如何让读者在海量的信息中用最短时间汲取最有效的信息,无疑,这就是可视化设计所要做的。
在与这帮律师们的工作对接中,让我很羡慕的是这里的人对专业的执着与探索是那么坚定充实,我也很荣幸,能和这帮亦师亦友的法律人把平淡的法律变得更加立体多元。我更是敬佩天同有一贯的分享精神,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到了行业内好的模样,并且以诉讼可视化这一工具在整个诉讼律师业内大力推广,他们用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
你有过,相逢瞬间便一见倾心的感觉么?好多人问我“你是在给一家律所做设计嘛”“你怎么能在这里待这么多年”,2014 年毕业,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一个多月,来天同是第二份工作,之后蒋律师成立了无讼,因为工作需要就一直在做天同和无讼的设计工作,可以说这八年时间里不是只靠专业的知识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大小问题,而是在这里有更多的是成长,这种成长恰恰是因为这里的人对设计工作的支持和鼓励,还有他们对专业的尊重与包容。
还记得来这里的第一天,蒋律师就主动加了我的微信,他说“小娟,欢迎你啊”,有合作的设计师来商讨方案,他还会很高兴的跟别人介绍“她叫小娟,是我们自己的设计师”, 从来没觉得这个人有一种老板的架子。每次需要我帮他做点什么工作需要加班的时候,他都说“早点回家休息啊!别太辛苦了!”,还因为一次我熬夜加班做了张图,他总觉得不好意思,一天夜里十一点多给我发了一张各种口味的鲜花饼照片,说“小娟啊,我现在云南出差,这个刚做好的,还热乎着呢!你选你爱吃的口味,明天回去带给你”。从公司宿舍搬出去的时候,也是隔三差五就会问“你找房子怎样了??”京张高铁即将要开通的时候,他还把新闻链接发我看,说 “以后你可以带我们去你们家玩儿啦”。他还很自恋,一次因为活动问我要到他一些以往的肖像照,夸赞自己“都很帅”!也许有一些再见难得说出来,有些再见却仿如没有再见,我感觉他好像去出差了,可能时间很长,但是路途不一定遥远,他就像清爽的风,温暖的光,我们对他的思念会铺在山与海之间,而他无形的激励也会时刻影响着天同和无讼每一个乘风破浪的人。我把这种和天同的缘分,当作一种像星光和艳阳的幸运。我想,我们都会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