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蒋勇律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回京送别蒋律师,见到了许多故人,他们讲述着蒋律师的故事,讲述着天同的故事,我静静听着,被每一个故事感动。2022年,是天同20岁生日,我向大家提议,我们把天同故事记录下来吧,回忆也好,传续也罢,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初见乍惊欢,久处仍怦然,这是我与天同的故事。
遇见天同前,一直有个愚公律师事务所和智叟法律科技公司的梦想,直至开放日了解天同、无讼,终得其所;初入天同,业业矜矜,若履冰谷,以至于第一次与同事出差因为紧张而晕倒;入职不到三个月在总结会上提出若干“不务正业”的想法:天同与无讼可以憧憬的种种、天同码注册商标、天同牛肉面馆;潜心磨砺,一年时间从辅庭2年级越级晋升到出庭2年级……
(蒋勇律师《每周蒋讲》书中寄语)
决策——就这样“随意”派了一位负责人
在我去到天同的时候,天同还是小而美,在四合院里,评估着全国汇集而来的疑难复杂案件,精挑细选、匠心打磨,以很少的律师创造了很高的胜诉率和客户满意度。在稳健发展的同时,天同也面临着自己的瓶颈与困局:不大的规模,导致年轻人成长空间不足,骨干律师流失,这对天同而言,是无法承受的痛,只有清楚天同怎样培养年轻人,才能理解这种痛有多深。也许是上天眷顾,也许是天同坚守所致,2015年起,最高法院陆续开设巡回法庭,天同也开启了新的战略选择。
依稀记得2017年下半年,在天同陆续开设南京、深圳办公室后。一个无比寻常的下午,蒋律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对于天同开设办公室有什么看法,如果有机会,愿不愿意出去闯荡。如果出去希望去哪?”我记得当时只坚定地说了“愿意,想去重庆。”在这次简短对话后不久,执行主任彭卿律师告诉我,事务所决定派你去重庆。当时,我到天同仅有两年时间,还不是合伙人。
直到来到重庆,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彭律师,为什么是我,以我当时进事务所的时间、资历,这是一个不算容易的决定。只记得当时彭律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你在总部两年时间里,提了很多基于事务所层面思考、革新的想法,不论对错,这是一种难得的勇气和为公的天性,开疆拓土,需要这种勇与志。还有就是蒋律师信,信天同的年轻人能够闯出一片天地。”后来,天同陆续开设了西安、沈阳办公室,同为80后的杜晓成、张小健律师分别作为负责人被派驻,也正是这些年轻、陌生的面孔,将天同的旗子牢牢扎在了当地。再后来,天同内部有人戏称我们为“天同三晓(小)”,我们也经常自嘲,是靠算生辰八字当上了办公室的负责人。
2019年,《每周蒋讲》出版,收到蒋律师的赠书,寄语是:“晓雨,天同西南疆土交给你我放心!做事有板有眼,耐得住性子吃得了苦,天同‘西南王‘崛起!愚兄:蒋勇,己亥年春月。”
时至今日,仍然特别感激蒋律师和当时决策的合伙人们,他们对于年轻人的重视与信任,是我们在外拼搏的巨大源动力。
拓疆——初到西南,活下来
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会问,天同的金字招牌,是不是可以自然地吸纳案源。我会很果断地回答,不是。
来重庆前,我希望事务所提供一份西南地区的客户名单,彭律师告诉我“没有”,我追问“是没有客户还是没有名单“,彭律师说“都没有”。后面我才理解彭律师说的,源于天同独特的作业模式,没有常年法律顾问业务,只以案件为中心,很多客户在案件代理结束后就没有持续联系,所以确实没有沉淀下来的客户名单。就这样,2017年10月,我和另外一位外派的曹玉龙律师,像所有外派人员一样,拎着一只行李箱,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这里没有亲属、没有朋友、没有资源。
无论如何,天同是一家商业组织,我们租赁了当地最贵的写字楼,吸纳当地最优秀人才,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资,我们首先要活下来。幸好,我们清楚我们是谁,我们的客户是哪些人,以及如何打通二者的连接。天同是谁呢?重大疑难复杂争议案件的解决者;重大疑难复杂争议案件集中在哪些人手里呢?企业法务总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如何打通二者的连接呢?通过对热点、频发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专业文章、培训、研讨会等方式触达法务总,通过拜访、交流,触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进而寻求差异化合作。回首几年创业路,重庆办公室坚定执行这套“打法”。我们虽然仅有十余名律师,但每年举办的专业活动最高达到85场,使得西南区域头部企业对于天同的专业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几年间拜访的律师事务所超过100家,几乎西南各地排名前20的律师事务所与天同均有合作。
正是依靠专业与勤奋,天同重庆办公室活了下来。
薪火——文件修订,从V1到V40
人才,是天同最宝贵的财富。天同的作业水准需要高水平的律师来传承,这也是我们开设办公室必须要做到的,将天同多年的积淀带到当地,而非仅带来品牌。
我经常与学生开玩笑,要慎重选择天同,因为大家来到天同后,要重读8年本科、3年研究生,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天同,要经历8年的律师生涯,这8年我们会对律师进行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辅庭(1/2年级),我们会聚焦诉讼律师基本功的培养:文书写作,我们会不计投入地教会年轻律师如何写一份精道的法律文书,有时一份稿件会从V1改到V40;案件汇报,我们要求大家在读懂一个案件后,汇报3分钟版本、30分钟版本、3小时版本,均需要精准掌握;此外,还包括培训案件大事记、证据体系、诉讼可视化、案例检索、法律法规检索等诉讼律师“扎马步”的基本功。主办(3/4年级),我们会训练大家如何主导一个案件的办理,案件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应该是怎样的,每个环节设置的初衷,所要达到的要求;我们希望大家在这两年时间里,可以熟练地主导团队的分工,主导与客户、法院的日常沟通。出庭(5/6年级),我们则着重培养律师的庭审技能,我们要求出庭律师研究每位合议庭成员的专业倾向、庭审风格,进而在开庭时极致精准地呈现每一环节,最大限度在庭审有限的时间内说服合议庭成员;同样,我们也注重在谈判桌上说服对方/合作方的能力,因为我们深知争议解决的路径是多样的,法庭之外亦是战场。资深(7/8年级),我们希望这个年级的律师能够懂人力资源,带好团队;我们希望他能够精深钻研,在某一法律领域有所建树;我们希望他能承担起事务所对内创新、对外分享的重任。到了授薪合伙人阶段,就是研究生阶段了,我们鼓励大家根据个人特质、专长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管理、研发、市场、作业……事务所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平台,希望每个人各有精专、协作协同,最大化发挥个人与事务所的能量。天同权益合伙人的定位,则是帮助合伙人的合伙人,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他人,成就他人,成就组织。
在总部时,曾有一个案件我有幸同时受到辛正郁老师、陈耀权、王峰、彭卿律师的指点。该案中的一份工作联系函,辛老师几次雕琢,从“贵司后续可选择两种救济路径”,修改为“贵司后续有两种救济路径以供选择”,再修改为“有两种救济路径可供贵司斟选”。这种极致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骨髓里。
重庆五年,传承,我想我们做到了。
坚守——抱歉,这个案件我们不做
天同有一项很重要的“传统”,就是择案。我们只挑选委案的20%-30%签约代理,这项“传统”延续至了天同每家办公室。
有人问,天同是如何挑选案件的?我们拿到案件线索后,会向客户索要全部的案件材料,做非常精细的大事记梳理、证据整理、法律法规案例检索、法律关系判断、行权路径评析,在签约前毫无保留地向客户呈现案件的全貌、可行度及风险。有同行会说,毕竟还没有签约,这样费时费力评估案件,是否会导致跳单,客户拿到全部方案后可能会再去找报价更低的律师代理。不可否认,的确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天同对此并不敏感,可能这是高度敬业和专业自信的体现吧。
有人问,天同挑选案件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有道理”。很多案件,可能站在客户视角,是觉得委屈的,想继续讨个公道。但如果我们通过分析,在法律层面是行不通的,这种案件我们会婉拒。所以,在天同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整编团队花费上千个小时评估一个案件,最后给出的评估结论是“不建议客户再继续后面的诉讼流程,也不建议客户再继续支出诉讼成本”,甚至还多次出现客户拿着巨额费用希望天同代理而被婉拒的场景。我想这是天同传承至各个办公室最难得的品格与情怀。
当然,“有道理”但“风险大”的案件,我们仍然选择与客户站在一起,并肩作战,去努力争取,去实现奇迹。
遥望——最自豪的是年轻人在谈理想
要问我这五年以来,在重庆办公室最自豪的是什么,那一定是我们培养起来的年轻人在谈理想,谈更远大的理想,并一直在为理想而行动。
在天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并不容易,因为天同对人才的培养是长周期的、甚至是挑剔的:两年时间,扮演扫地僧的角色;八年以上的时间,磨炼基本技能;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不是谁都能有这份定力。况且与他们同样优秀的同学、朋友,在更为自由的律所体制内,可能已经较早具备了一些市场拓展能力,能够独立签约承办案件了,并且有的收入不菲,这些都是对天同年轻人切实的诱惑。
庆幸的是,大部分天同年轻人选择了和天同一起成长,因为他们看到蒋律师为了法治情怀、为了搭建更加公平高效法律平台的逐梦身影,感受到了律师职业的价值;因为他们看到合伙人利用晚上时间,仍用心讲解文书修订,在以创收论价值的大环境中,这样的工匠精神传承难而正确;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周围小伙伴身上迸发的力量,那股力量是为客户求公平的力量,是为案件求正义的力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
有一次,重庆办公室几位年轻人在讨论天同内训,希望能将天同20年的诉讼积淀更加标准化、流程化,希望将这些积累更广范围传递出去,大家越讨论越兴奋,于是效仿共产党嘉兴南湖红船会议,起名“七九会议”,相约利用周末时间,交流如何实现天同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看着这群90后年轻人身上点燃的热情,想起蒋律师的理想,不觉热泪盈眶。那一刻,是我在重庆最自豪的瞬间。那一天,是2021年7月9日,天同来到重庆将近四年光阴。
困惑——单纯与狼性
当然,我们也有困惑,就像凡事都有两面。
天同始终奉行公司制的管理,实行全员授薪制,给予了大家一个无压力的真空环境,至少在初做律师的几年内,大多不用考虑市场和案源,但也因此缺乏对市场的敏锐度。我们追求极致专业,大家的所有关注点都在案件上,都在事实与法律适用上,有时会忽略与客户的交流以及对客户情感的慰藉。我们办案非常正统,有时客户会抱怨,说我们不够“灵活”、“圆滑”,称我们为学院派。
的确,很多在天同工作过的人,说天同更像是一所学校,工作纯粹、生活纯粹。而大部分律师事务所更像丛林,要遵循丛林法则。所以,在丛林中成长的律师,都对猎物极其敏锐,能够读懂客户的全面需求,能够调动一切资源处理案件。当然,丛林中的律师对于天同这种公司制的环境、系统性长期培养也会心生向往。这也许就是围城效应吧。
为了打破这种围城,增进不同体制间律师的交流,近两年我们举办了各种活动。我们发起“合伙人夜谈”,邀请一所合伙人,坚持夜深人静、坚持所外茶院、坚持话题自由,希望营造一个完全放空的心境,相互坦承,彼此触动,虽不共事,但希望能与大家成为行业发展的合伙人。我们举办“天同游学”,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更远,与广大同行真诚交流,吸收大家在市场开拓、客户关系、争议综合处理等方面的长处,使天同律师保有“单纯”的同时更具“狼性”。
走出围城,希望我们修炼成为理想中的样子,极具内涵,极度强悍。
理念——自我管理,努力工作、痛快生活
天同重庆办公室从成立之初就有一个理念,由律师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大家努力工作、痛快生活。所以重庆办公室并不是由负责人或合伙人团队管理的,而是成立了由年轻律师组成的“专门小组”,由专门小组进行日常模块管理。
“业务小组”负责大家的业务与学习。业务能力提升方面:青苗计划,青年律师的成长从晨读案例开始;天同内训,每两周一次,确保每个人习得诉讼精要,理解天同品质;读书活动,鼓励大家法律之外拓展视野,分享知识;优秀文书评选,优中选优,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模拟法庭,不追求高度还原的“法庭”,追求极致对抗的“模拟”。业务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方面:不断总结、优化诉讼文书模板,注明操作指引;就常用响应文件进行模块化处理,随时更新数据,保障业务团队高效使用;鼓励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提炼业务要点,业务小组随时进行书面记录汇总。分享交流方面:天同夜谈,拉近合伙人与小伙伴间的距离,一同面对问题,答惑求解;天同游学,从办公室走出去,学习所外经验,打破内心围城。
“活动小组”负责大家的健康和快乐。出游活动,疫情前日本京西、疫情后西藏林芝、海南三亚,努力拼搏之余一起追逐星辰大海;新人聚餐,每个新人入职都会受到活动小组热情款待,让每一个进入到天同的人都像回到家一样吃一顿团圆的热饭;每日下午茶,活动小组变身好好先生,将大家最喜欢吃的搜罗到办公室,荔枝、樱桃、蛋糕、喜茶、可乐、炸鸡……每天的下午茶时间,也是大家放松谈心的时间;羽毛球联赛,全年积分制混双比赛,每场比赛都异常激烈,要知道诉讼律师都是一群胜负欲很强的人;极限飞盘队,每周集训,盘不落地永不放弃,争取在介入的领域做到最好;趣味运动会,鱿鱼游戏角色带入,通过游戏,大家明白选择前进、谨慎、团队协作、放下、运气、勇者胜;专业的外援支持,咖喱味的印度籍瑜伽教练、操着蹩脚川普的体能教练、老中医把脉、健康师讲饮食;跳蚤市场,鼓励大家将闲置用品拿来交换,也借此聊聊各自的生活与喜好。
知足且上进,温和且坚定,我们与生活中的温暖总是不期而遇。
归宿——谢谢你,为我亮起最晚最暖的灯
20年前行,天同人离不开家属日日晨昏的支持。正是家属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让天同律师成为了天同律师。我听过有家属调侃,天亮时从没见过天同律师的人影;我也听过有合伙人加班把孩子留在家里,竟“过分”到忘记给孩子叫外卖;我理解,天同人的家属都为天同付出了太多,天同人的梦想有一半是你们在支撑。今年是天同20周年庆,我们希望把你们请到办公室,看看爸爸妈妈们认真工作的样子,感受另一半拼尽全力后胜诉的喜悦,听听客户对他们由衷的感激。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与天同的故事,太多、太长。这也是天同重庆办公室的故事,是所有天同新设办公室的缩影,天同20年的剪辑。这20年,有泪水、有欢声、有遗憾、有欣喜,这份经历何其宝贵,我们又何其幸运,陪在你身边,见证你成长。
未来的日子,希望能和天同一起潜深海、追极光、攀雪山、望星辰。做理想中的事情,是天同人的归宿,天同本是一颗星宿。
(天同重庆办公室2022年全体员工)
(天同重庆办公室2019年奈良团建)
(王晓雨2021年攀登半脊峰雪山)
2022年6月3日端午节
于重庆办公室
电话:(+86) 10-5166-9666
传真:(+86) 10-6527-9996
邮箱:service@tiantonglaw.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河沿大街南湾子3号
加入天同:HR@tiantonglaw.com
© 2020 天同律师事务所 沪ICP备2024088680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