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露 北京市天同(南京)律师事务所
日月窗间过马,秦淮河水涨又落。须臾之间,又闻桂花香。南京,承载过六朝的兴衰,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在暮鼓晨钟和四季更替中,南京城中的百年高校,从风雨中走来,带着书香,见证盛世中华。
春·南京大学:
如何春意多风雨,不惜漫天锦绣铺
季节从冬末衍变为初春,北大楼上的爬山虎在风中轻摆,亦徐徐呈现为江南一隅中作为南大人的日复一日。
静谧里涌流的绿意,溶化在午后日光的杯盏里,替校门披上春天的薄衫,和清冷的冬季道别。
楼宇下的纤细木枝,接受春天温柔的赠予,披上了一袭绚烂的碎花裙。
阳光渗过树冠的温暖琥珀,在斑驳的古砖墙上,泛起梦中朦胧的柔波。
礼堂,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在这样轻盈的春季,他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思想的焰火。
北大楼,庄重而谦逊的智者,也点缀起了早春的华服,静候这场自然的盛大筵席。
红与绿同是属于四月的颜色,阡陌交通,高低错落,远是山黛,近是学堂。
通往杜厦的路上,新叶渐渐成荫,与三两好友乘着春风缓坡而上,今天阳光很美风也温柔。
校园上空划过一行白线,白线下方散开葱葱绿叶,绿叶旁,思善堂,堂后是比天空高阔的梦想。
穿行于仙一仙二,天桥是每天的必经之路,桥上是蓝天,桥下是灌木,左边是结伴的好友,右边是满眼的绿。
阳光透过玻璃,眼前的杜厦与春色融为一体,窗外生机勃勃,比不过窗内思考的魅力。
春天的颜色透过围栏,比楼宇更加夺目,白天的炜华和夜晚一样,永远不缺跃动的身影。
夏·南京师范大学: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飞檐峭壁的古典建筑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婉约魅力为这里赢得了“东方最美校园”的雅号。信步游于校园,满目皆是精巧秀色,单檐翘角、小瓦屋面、黄墙红柱、彩色斗拱……夏日的南师大是金陵古都一道美丽的风景。
亭映斜阳廊接水,碧树有情,更在飞檐外。烈日下水波温柔,回廊一寸相思地,倚了多少夏日清晨的薄雾。背灯和月就花阴,一日踪迹一日心,穿廊而过的小小少年与你一起日日新、又日新。
初识南师夏日之美,可以是在某个清露晨流的早晨,月亮湾的荷盖擎擎,天鹅引颈长歌。
也可以是在某个晴好的午后。阳光洒在起霞坡柔软的草地上,微风吹过,采月湖波光粼粼;草木掩映间,山上的厚生亭堪堪可见,视野和心胸一并清爽开阔起来。
或者只在普普通通的晚上,撞进夜色里,亮着路灯的梧桐大路,自这头望到那头,静谧、安宁,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置身南师大的夏天,听一声蝉鸣,从满是柔情的梧桐树下走过,仿佛遇到青春的模样。
秋·东南大学: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金陵秋色,满眼的红黄相间,就像起伏不定的气温,交叉出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秋天的东南大学,温婉,恬静,有着不张扬却独特的美。
阳光将树叶照得通透金黄,微风吹皱湖面的倒影,温柔拂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三两结伴闲聊打趣,或是独自漫步,享受片刻的闲暇时光。灿烂的红黄色,让渐凉的空气,都变得温暖起来。树木是四季的忠实守护者,年轮一圈圈记录下时间淌过的痕迹,静静地陪伴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秋意渐浓,金灿灿的黄叶,掩映着阳光下的教学楼,是深秋独特的景致。
碧蓝的池水和大礼堂顶,大片铺洒的红黄绿叶,或灰或蓝或红的各色屋顶,光影流动,交相辉映,是丰富灵动的秋季色彩。
梧桐大道直直地向大礼堂延伸,又围绕着涌泉池向左右铺展开去,一路形成了天然的“梧桐棚盖”。
晴空万里,空气清爽,广阔的穹顶之下,是在体育场尽情奔跑的身影,是篮球撞击篮框和地面的响动,是属于青春的秋日乐章。
冬·河海大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金陵古都的另一种绝色,藏匿于河海的雪色之间,东湖的茫茫雾气,水杉林的玉树琼枝,不经意,就踏入了梦境。
下过雪,清凉山麓的河海愈发凸显出它的底蕴,置身其中,思绪随着飘飘飞雪回到一个世纪前,回望这所百年名校的悠悠历史。
河海的雪,物理温度是零下4度,心中却暖意融融,只因有校园里辛勤的扫雪人,为莘莘学子扫出雪夜的归途。
纷纷扬扬的雪花,定格了河海最美的冬天。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漫天飞雪中,河海人开始期待又一年的初春时节,期待遇见崭新的南京。
玄武仍潋滟,紫金仍崔巍。四季循环,周而复始,这所千年古都,在春去秋来之间,从古老走向繁华。
绚丽的是景色,永恒是思想。百年学府已成南京的魂魄,在岁月流淌中默默见证着新的历史,也谱写着激荡人心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