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同合伙人朱华芳律师:以专业为初心,尽显诉讼的艺术
Posted on:2022.03.09 01:12 Author:天同诉讼圈 Source:天同诉讼圈
 
动图

 

2022 ALB China 十五佳诉讼律师专访

朱华芳

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内仲裁业务负责人

zhuhuafang@tiantonglaw.com

 

Q

ALB:您曾在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法律部工作13年。从法务华丽转身为律师的7年过程中,您有何感悟?

朱华芳律师:那十三年是特别宝贵的经历。中化集团是多元化经营,在为中化服务的十三年间,我参与了能源、化工、地产、金融和农业五大板块的诸多国内外投资并购、资本市场和争议解决工作,积累了对这些领域业务操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的直观了解和深入认知,这对我后来做争议解决律师帮助极大。转型难免经历挑战,但并没有想象的难。可能对很多人而言,从甲方变为乙方会带来心理上的落差,但对我来说,这种角色转换不仅不是一个问题,反而很有帮助。我在公司做法务时,就一直视外部律师为合作者甚至是师友。投身律师工作后,我的心态也是这样,大家并肩作战,共同去实现一个目标,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多年的法务工作经验,让我更懂当事人的需求——当年我对律师有什么样的期待,现在我就怎么要求自己和团队。

 

转型期间,我所面临的挑战更多在于“未知”。天同的案件大多疑难复杂,刚开始的时候,不时会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不过所幸当时我并没有太过焦虑。我始终很清楚,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的无非是两件事:一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功课,二是利用好平台提供的各种支持。

 

我特别庆幸当初选择了天同,对天同的知遇之恩也心怀感激。天同是完全一体化管理的律所,氛围既像一个家庭,又像一所学校,做起案子来却像一支军队。所里有不少业界“大拿”,来自不同背景,他们在各自领域都经验丰富。这给了我底气,让我坚信在这个组织里,不管案子碰到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做,就一定能够把问题解决。而我确实在每个案件中,也都充分利用了集体的力量,调配所里的一切优势资源去为客户赢取胜利。正是在和大家反复研讨案件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也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大和从容。

 

Q

ALB:这样的身份转变需要莫大的魄力与毅力,这是否与您的专业素质一起体现在您的庭审风格中?对于“庭审的艺术”一词,您如何理解和诠释?

朱律师:优秀的诉讼律师确实需要决断和坚持,但我不是咄咄逼人的风格,哪怕在争议解决这种高度对抗的工作中,我也更相信理性平和的力量。对于庭审呈现,首先,我信奉“备则倍”。我们会投入大量时间做准备,绝大部分案件都会有非常详细的庭审准备提纲,尽量做到对所有相关的事实了如指掌,对所有涉及的问题胸有成竹,然后根据庭审情况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庭审不应是表演,而应是与裁判者的高效沟通,所以一方面需要敏锐捕捉裁判者的关切并有针对性地回应,另一方面应当采取容易让裁判者接受的表达方式。对于专业人士,理性平和的陈述和分析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比义愤填膺的指责和辩驳要有说服力,在商事案件的庭审中尤其如此。

 

Q

ALB: 诉讼律师竞争日益激烈。您是如何树立个人品牌,处理与客户的关系的?

朱律师:诉讼律师工作的实质,就是赢取信任——让当事人信任你从而把案件托付给你,让裁判者信任你从而支持你的观点。所以,诉讼律师树立个人品牌,最关键的,就是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靠谱、专业的人。在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关系方面,有几点至关重要:一是 “我们”而非“你们”。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客户的工作人员当成同事,做与客户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不仅仅是提供服务的乙方。二是 “我们”而非“我”。任何一个案件,都集合全所之力去处理好,突显团队作战的优势;同时,充分调动和认可客户工作人员支持和协助的关键作用,没有客户的配合,律师不可能办好案件。三是律师的工作目标应当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律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但客户找律师,要的是解决方案,而在提供解决方案上,光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尽力。四是真诚是最强大的力量。对案件的认识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坦诚沟通;同时,也要不断精进专业能力,敢于下判断。

 

Q

ALB:您对天同有着很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源于哪里?

朱律师:源于气质和理念的高度契合和认同吧,都是心无旁骛、追求极致型的。天同是一个有温度也有力量的组织,一帮简单纯粹、热爱法律的人聚在一起,大家相互信任、支持和关爱,共同成长。所里的氛围有点像一家研究院,经常能看到的场景是:大家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案件,突然就有人拍手说,这个问题可以写文章。一群人醉心于研究和解决问题,这种氛围本身就令人愉悦。

 

能沉心静气地修炼专业才能撑得起登高望远的野心。天同对成为一家平淡无奇的律师事务所毫无兴趣,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路径都独具特色,不仅高度专业化、严格一体化,而且始终保持着创新开放。我们将工作方法和作业模式上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为三大诉讼法宝:诉讼可视化、大数据和模拟法庭,并从2012年开始,通过开放日、论坛沙龙、培训课程、文章书籍等方式向全国同行分享,一些做法慢慢成为行业标配。2014年我们开设了“天同诉讼圈”,把对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疑难复杂和前沿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天同有机会与天下法律人成为朋友。

 

Q

ALB:面向未来,您有何工作方面的规划?您的下一座“高峰”在何方?

朱律师:继续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切实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尽己所能,为行业进步贡献力量,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团队坚持做了三年《中国仲裁司法审查实践观察报告》,梳理研究全国各地法院审结公开的仲裁司法审查案例,分析总结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并提出相关建议。系列报告在天同诉讼圈发表后,获得业界的密切关注和热烈反响,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必须坚持下去,而且要越做越好。我们2021年研究撰写的《私募基金行业纠纷研究报告》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补充完善后会以《私募基金行业纠纷实务精要》出版,希望能对私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提供有益借鉴。当然,作为争议解决律师,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做好每一个案件,争取不辜负每一次托付。

 
Our people
  • E-mail:zhuhuafang@tiantonglaw.com Office: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