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迟到的情书——致天同|读者来信
Posted on:2020.09.16 22:06 Author:忐伊 Source:天同诉讼圈

编者按:这是一封天同码读者来信。作者原来在河北石家庄一家律所,后来转换职业进了南方城市的法院,专业领域也由原来的刑事为主转为民商审判。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依靠天同码结缘,与天同和无讼有了很多交集。在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法律同行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和天同人以及其他法律人一样的开放、分享、创新精神,也看到并确信天同数年来一直坚持的开放日活动、面向同行的知识分享行为,为业界带来的点滴影响,让天同为越来越多的法律人知晓,且成为有温度的品牌。这种品牌温度,能够让作者“在湿润的海风中,想起了那些年,那些青春,那个遥远的、年轻的、倔强的我,挥舞拳头,喊着加油”,这样的回馈和激励,其实同样也会成为我们坚持努力向前的动力。

 

 

 

 

和天同的关系与感觉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句来形容,仿佛很久不见,细想想,又似乎天天见。思量很久,有点像《初恋这件小事》场景:初识天同时,我是那个不起眼的女孩,天同是那个穿着白衬衣,笑容很好看、成绩又好、万众瞩目的男孩,不敢表白,只能远远看着,偷偷观摩、学习,把天同作为一道光,珍藏在心底,只有自己知道,是自己独家的秘密,远远地跟随,逐步地靠近。

 

这一跟随,便是好几年。

 

这次再见天同,我已不是当年那青涩的小丫头了,已为人母,也从波澜动荡的律师生活跨度到了忙碌低调的法院生活,虽然还不足够优秀,但是多年的摸爬滚打也给了我自信和勇气,能够微笑地坐下来,和你聊聊天,聊这么多年,你送给我的礼物。

 

礼物一:情怀

 

 

“情怀”这个词这些年已经烂大街,都快成了“矫情”的代名词,但是在几年前,它还是本来的意思。

 

在冰冷的城市森林,在狭缝中生存都自顾不暇,都盯着前途和“钱途”,嘘寒问暖和一通关爱的电话都显得奢侈,谁还谈情怀?

 

但是天同谈情怀,谈温度,谈人性,谈成长。

 

2015年,那时候天同码横空出世,我们去北京天同律所参加天同码“彩虹之夜”活动,第一次见到蒋律和辉哥,辉哥讲了这几年的蛰伏和积淀、辛苦,终于等来了这套书的分娩,和我们分享这份喜悦。

 

活动时大家闲谈,我们提到我们律所有一个实习律师,一直很认同和喜欢天同,是天同的粉丝,想买天同码,但是因为刚毕业,每月实习工资只有1500元,房租就要1300元,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当时我们只是想表达身边人对天同码的喜爱,没想到辉哥记在了心里。

 

紧随其后的中秋节,辉哥带着一后备箱的天同码,亲自驱车从北京来到石家庄,来到我们律所,就为给这位实习生圆一个梦想。

 

我们没有提前告诉实习律师,只是通知他在周末的这个下午来单位加班,当他一脸呆萌地进办公室后,看到风尘仆仆的辉哥,整个人都傻掉了。当时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竟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后来这个实习律师辗转多年,离开石家庄,最终入职天同,他可是河北一所很普通的本科生,却通过努力和命运青睐,最终进入了梦想中的律所。

 

这份情怀和感动,在律师圈,我没有再听说过比这个更美丽的传说了。

 

当我在产假期间带着娃去乡村支教时、当我义务为大学生讲课时,很多人觉得不理解,觉得我是吃饱了闲的,但是我只是想像辉哥一样,用微薄之力温暖更多人,这份善意,也许就真的让别人的人生,大不一样。

 

 

礼物二:专业

 

 

天同虽然是做民商事案件的律所,但是随着无讼app 的上线和推广,在上面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律师越来越多,2015年,我随手写下了一篇文章《刑辩律师如何把握办案程序和时间节点》,投稿给无讼。这篇文章后来被300多个律师收藏,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之后在这一年中一发不可收拾,开始高产创作,如《刑辩律师怎样做到高效阅卷?》《一审刑事诉讼中,刑辩律师至少要完成的六次会见》《高效辩护:刑辩律师在侦查阶段大有可为》《法庭上,刑辩律师有哪些展现非专业技能的细节让人欣赏?》《刑辩律师初次会见七步法》等等,在办案和创作中,猛然间感觉刑事办案的任督二脉被打开,自己也走向了专业化道路。

 

当年还不似现在,各公众号、自媒体横行,当年乐于总结、分享的律师并不多,法律圈大品牌的平台也不多,这些文章除了让我自己进行了学习之外,也对我的专业形象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样的平台上发表文章,也让身边的同事和客户都对我称赞有加,于是扩大案源,在办案中继续总结、学习、写作,把文章改良后在高校进行公益讲座,形成了良性循环。没有关系和背景,我走出了自己独一套的青年律师成长之路。

 

感谢天同,感谢无讼,在我刚独自踏上律师行业这条荆棘之路时,已贴心地为我铺好了红毯。

 

 

礼物三:勇气

 

 

2016年,我脱离团队开始独自执业,独自面对市场不知如何发力,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先给自己加码,让自己变得优秀,于是参加了天同的一个青年律师私塾培训,课程犹记得有法官裁判思维、诉讼可视化等,具体内容已然不记得,但是五湖四海的青年律师聚在一起学习,向上的氛围感染了我,更让我找到了自己在青年律师群体中的坐标,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再焦虑和迷茫。

 

没有什么需要担心,因为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和激情。更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人生不设限。通过天同,我知道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生,比如从最高院辞职出来的蒋勇主任、比如伏案多年的律师辉哥、比如跨行业和跨界工作的很多人、比如很多有趣的人,让我觉得人生并不是只能尝试一种角色,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年龄也并不是“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的分水岭。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才有可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我觉得,天同给我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求变”“不怕变”。在石家庄生活久了,受够了雾霾,总想逃离,但是做一个“霾移民”又谈何容易,在举目无亲的石家庄已经奋斗了六年,事业步入正轨并处于上升期,房车均已购置,已婚妇女出个门都要拖家带口,更何况换城市,更难以解决的是,爱人是军人,只能随我的户口转业安置,否则异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考公务员。

 

所有人都说我疯了,我也觉得是,向来自在的我,在毕业的时候都未曾想过考公务员,如此热爱律师行业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这一行,推倒一切重来,为了不是钱,不是发展,而是空气,这是不是太幼稚?

 

但当我努力了两年最终离开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里依然有不理解,但是也有羡慕,羡慕这种勇气,羡慕这种坚持。

 

天同教给我,没有什么所谓好的选择,任何选择都是有舍有得,只有通过努力,把自己的选择变成好的选择。

 

 

和天同的故事、记忆还有很多,比如邀请蒋勇主任来石家庄讲座,比如那传说中“只见牛肉不见面”的“天同牛肉面”,比如我写的渣渣小说被辉哥多次赞赏、鼓励,比如收到了无讼作者的礼物等等。如今,我已进法院工作近两年,也渐渐习惯了另一种生活,不再做刑事案件,转型做民事,儿子诞生也让我似乎远离了律师圈的喧嚣。在这个广东的沿海城市,也许是因为城市小,也许是因为在南方,也许是因为周围是法院人,知道天同的远没有在北方律师圈的人多,但是每次当偶尔有人提到天同、无讼时,我总是心念一动、大力安利,说的出的是这个品牌的力量,说不出的是藏在我内心的这些故事和情感。

 

初相识,我二十多岁,刚毕业,满脸写满了对世界的不服气;再相识,已人过而立,因职业属性,见识过了更多的世界和人生,已很少有能让我心弦拨动的人和事了,但厚重的天同码,这个带有温度的品牌,让我在湿润的海风中,想起了那些年,那些青春,那个遥远的、年轻的、倔强的我,挥舞拳头,喊着加油。

 

最后摘录下无讼当年给我的评价,当年这段话让我心花怒放:

 

 

“专业和热情是她的标签,追求完美是她的风格。横跨刑民两座高峰,睥睨天下;深耕刑辩一亩方田,匡扶正义。她,善于总结,乐于分享心得。从刑辩实务到学术研究,都体现出她对律师职业对热爱和期待。”

 

 

这是一封迟到的情书,谢谢天同,谢谢无讼,让我成为了想成为的样子。